品牌营销专业搜索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文 章
- [品牌诊断]-麦斯威尔,最走心的浪漫撤
- [品牌诊断]-“天鹅可飞,孔雀难鸣”—
- [品牌战略]-也谈品牌战略架构
- [营销策划]-湖北“秘源玛卡酒项目”操
- [品牌战略]-品牌定位,你是要做自己?
- [品牌诊断]-浅析奇瑞路虎品牌架构设计
- [营销诊所]-我在营销上犯过的四大错误
- [营销策划]-华丽转身的“新希望”:互
- [营销策划]-营销策划中的策略定义
- [品牌攻略]-15年关于新品牌的六场“
- [市场纵横]-消费认知的“破与立”
- [营销策划]-营销中不同角度观察消费者
- [品牌攻略]-工业品企业为什么需要品牌
- [品牌攻略]-大品牌时代的10个“不要
- [营销策划]-别把营销策划玩成益智游戏
- [营销策划]-中国传统企业在大互联时代
- [品牌攻略]-让消费者参演你的品牌故事
- [营销策划]-当下营销乱象
- [营销策划]-工业品营销,你喊错人了!
- [品牌攻略]-做品牌千万别做小三
当前位置:中国广告人网站--->品牌营销栏目--->市场纵横-->详细内容
中国酒店业:敢打敢拼才会赢
作者:佚名 日期:2001-12-4 字体:[大] [中] [小]
-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酒店业已形成一个大产业。据悉,明年中国星级酒店计划达1万家左右,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但相对跨国酒店集团动辄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上千家酒店,数十万间客房的巨大规模,我国酒店业仍然相距较远。尽管中国个别酒店集团像北京建国、上海锦江等已跻身于全球酒店300强之列,但他们仅仅是在中国区域内发展,目前还没有一个酒店集团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或管理着50家酒店。酒店业在我国还面临着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效益不佳等诸多困境。
面临严峻挑战
就在中国酒店业上下求索,步履维艰之时,越来越多国际著名酒店集团像希尔顿,喜来登等却加快对中国
而中国酒店业的“窝里斗”也加剧了行业竞争。业内人士指出,个别地区无视市场规律盲目发展酒店业,导致“酒店比米店多”现象,造成大量资产闲置:据有关统计,仅1999年一年,全国至少有30万间客房处于闲置状态。同类资源的大量过剩也导致恶性竞争,有的地方酒店降低服务大打“价格战”,甚至出现个别四星级酒店不足百元的入住价格。
专家普遍认为,独资全资酒店不断出现并通过兼并收购“吃掉”一些竞争力不强、效益差的国有酒店,必将导致现有酒店结构的重新调整,给中国酒店业带来重大影响。不淘汰一大批一般意义上的酒店和酒店集团,未来中国酒店业是无法突出发展起来并与国际酒店业共同竞争。
认识巨大差距
面对国内与国际酒店业之间巨大差距,有人用了“独木舟和航空母舰联合舰队”来形容。但专家认为,这种差距是必然的。许多著名国际酒店集团在他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中先行一步,无论在资金力量,营销理念,市场网络,高新技术,品牌文化以及服务等都已展示了强大实力。而中国酒店业起步发展较晚,一般从招待所、接待处转型而来,二十年的发展是一个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只是解决了一些浅层次的问题。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副会长沈成相认为,撇开资金建设等硬件上因素,中国酒店业与国际酒店业的差距更突出的表现在经营管理和人才服务等软件方面。
首先,经营体制不完善。目前国内大多数酒店运行方式以输出管理为主,基本保留在逐一接管、单体收购的初级阶段。仅有少数企业开发资本运营,这种原始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能创造出真正的国际品牌酒店,必须通过资产和品牌重组,实现从“高投入、高成本”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注重生产力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
第二,管理观念落后。酒店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我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就诞生在这个行业。按照常理,它本应最早、最直接吸收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酒店销售意识淡漠、品牌意识不强、管理“短视”等都制约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而有的酒店将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硬套在中国传统的思维和价值观上,又使酒店陷入了“人治”和“法治”的冲突之中。
第三,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尚需重视。国外著名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100多年来已经为世界各大酒店培育了大批企业管理精英。但目前,中国的酒店教育培训更多地还停留在“短、小、散、差”上。许多酒店不愿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经费投入,为减少经营成本一味的“挖人”,导致全行业职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酒店要在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上狠下功夫,这是企业得以成长的根本源泉,也是中国酒店业与国外酒店集团的真正差距所在。对于中国酒店集团来说,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并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后起者优势”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是最重要的。
只有竞争才有发展
有关人士指出,中国要在20年内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中国酒店集团的发展就不能是地区性的或者国内性的,而是要有一批有国际竞争的大酒店集团。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国酒店业已经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地去培育发展了,其集团化发展也不能再小打小闹,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超常规发展。
一方面,对中国众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酒店企业来说,片面地要求其按照国际成熟酒店集团的做法并不现实,尽快扩展规模、积累资本、经验和培育品牌形象是当务之急。也可以直接收购现有成熟品牌,走“引进、吸收、输出”三部曲,快速向集团化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建国、锦江等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企业,则面临着企业深化发展、增长质量和企业品牌输出的核心问题。而行业性的酒店如民航、铁路等,短期内可采取战略联盟方式,通过政府捏合形成区域集团,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形成网络优势。
专家强调,中国酒店业向国际化集团化发展还是应该立足本国国情,培育以中国居民为主的核心市场,否则国外市场没捞到,国内市场也丢了。而中国各级政府也要为酒店业快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和法制大环境,提供合理规划指导,打破地区和行业分割局面,防止恶性竞争,为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扩展扫清体制障碍。
近年来,随着经济活跃以及国家对假期的调整,国内酒店效益渐渐回升。据统计,今年的头4个月,全国酒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55.6%,同比上升2.2%。专家预测,全年国内酒店总收入将比去年增长12%,达到950亿元左右,可望接近历史上销售形势最好的一年。面对随申奥成功和入世所带来的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酒店业必须勇于同国际著名酒店集团进行竞争,只有竞争才有发展。中国酒店业既要从国际著名酒店集团“拿来”,又要在本土上做大市场;既要有前瞻意识,又要有总体规划意识。结合国情进行超常规发展,努力培养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只有如此,中国酒店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战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汪晖 冯蕾)